手机用户69661082030
什邡市(县级市,德阳市代管)的历史跨越2200余年,从秦汉侯国到现代工业强市,其沿革与转型凝聚了巴蜀文明的独特脉络。以下从“前世”与“今生”两大维度系统梳理:
---
### **一、前世:历史沿革与名称演变**
#### **1. 名称由来与争议**
- **“什邡”释义多元**:
- **古方国说**:源于“十方”,指代商周时期多个少数民族方国(如羌方)的统称,象征边域之地。
- **水文说**:明代《蜀中名胜记》载,洛江(今石亭江)出章山后分流十支,“县居其中”,故名“什邡”。
- **资源说**:古音“汁”通“漆”,因山地盛产生漆得名“漆方”;或与盐业相关(高境关曾有“盐井滩”)。
- **曾用名**:王莽新朝改“美信县”(9-23年),北周称“方亭县”(557年),五代前蜀短暂名“通汁县”(912-919年)。
#### **2. 行政建制变迁**
- **侯国时期(前201–前116年)**:
汉高祖六年封雍齿为“什方侯”,建侯国87年,传四世(雍齿雍巨雍野雍桓),武帝时因“酎金案”国除降县。
- **郡县隶属更迭**:
- 秦汉属广汉郡,隋唐归汉州(治雒县),元明清隶成都府。
- **三次并入邻县**:北周并入雒县,明初并入绵竹县(1377–1380年),1960年并入广汉县(1960–1963年)。
- **现代区划调整**:
- 1983年3月划归成都市,同年8月为支援德阳建市划转德阳代管。
- **1995年撤县设市**:结束2196年县制历史(含侯国87年),成为四川省直辖、德阳代管的县级市。
#### **3. 重大历史事件**
- **古蜀文明核心区**:开明王朝时期为“冉駹之虚,羌氐之窟”,《山海经》称成都平原(含什邡)为“都广之野,天地之中”。
- **三国军事要冲**:雒城(今广汉)之战中,什邡作为广汉郡属县见证刘备入蜀。
- **明清文化遗存**:明代筑城,清代属成都府单州,民国废州改县(1913年)。
---
### **什邡历史变迁关键节点表**
| **时期** | **年份** | **行政名称** | **隶属/事件**
### **二、今生:现代发展与城市新貌**
#### **1. 经济实力与产业转型**
- **2024年GDP突破500亿**:达507.7亿元,增速8.2%,工业增加值占GDP超50%,税收贡献90%以上。
- **工业“双引擎”**:
- **传统优势产业**:烟草(长城雪茄占全国高端手工雪茄2/3)、食品医药(欣美加鱼油全球产量1/4)、建材。
- **新兴产业**:新材料、新能源(锂电/光伏)、低空经济,产值122亿元(2024年)。
- **产业集群升级**:
- **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集群**:2025年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,汇聚企业122家,含3家国家级“小巨人”,年产值133亿元(2024年),亩均产值27.68万元。
- **百亿级项目落地**:欣旺达储能电芯、天合光能单晶拉棒(25GW产能)等。
#### **2. 城市定位与特色名片**
- **荣誉体系**:
- “中国雪茄之乡”“中国矿泉水之乡”“中国书法之乡”;
- 连续3年获评“四川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”,西部百强县第40位(2024年)。
- **城乡融合实践**:
- 城镇化率年均增1%,城乡居民收入比1.77,村集体年收入超15万元;
- 22.6公里绿道贯通全域,人均绿地16,打造“10分钟便民生活圈”。
#### **3. 文旅与生态**
- **山水资源**:依托龙门山脉,获“中国天然氧吧”“巴蜀气候康养地”称号,发展冰川漂流、蓥华山生态旅游。
- **文化地标**:三星堆文化辐射区(毗邻广汉),雪茄风情小镇、书法艺术村等文旅融合项目。
---
### **三、结语:从“古蜀方国”到“工业强市”**
什邡的千年脉络,是边疆小邑向现代城市的跃迁:
- **前世**:以“十方”之名承载古蜀文明,因酎金案跌落侯国,三度并入邻县而不失其名;
- **今生**:借工业“挑大梁”跻身西部百强,以雪茄、新材料重塑产业基因,更以“精致城市”理念缝合山水与人文。
今日的什邡,左手握着三星堆的青铜余韵,右手擎起新能源的产业火炬,在成都平原的“上风上水”之地,续写着“天地之中”的当代传奇。



